【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锤炼过硬作风 聚力找矿突破
自治区地质局专技人员开展地质调查剖面测量工作。 自治区地质局供图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自治区地质局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强化组织领导、统筹推进落实,始终把“快、稳、严、准、细、实”的作风贯穿工作全过程,一体推进“学查改”,推动学习教育实现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见效,着力锻造堪当时代重任的优良作风,以实际行动忠诚践行新时代地质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政治对标铸魂,以信仰之力夯实作风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突破口,驰而不息纠治“四风”,用“小切口”撬动全面从严治党“大变局”。中央八项规定的“一子落地”,带动了作风建设的“满盘皆活”,刹住了一些长期未除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改的顽瘴痼疾,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作为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的“先锋队”,广大地质工作者始终秉承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初心,牢记“国之大者”,从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全局上下主动对标党中央要求,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持续积淀、凝聚、升华地质精神蕴含的宝贵财富,传承红色基因,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用脚步丈量山河大地、用双手解译岩层密码,在崇山峻岭间书写了爱党爱国的壮丽篇章。如今,新一代地质人接过精神接力棒,大力弘扬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把“哪里有事业,哪里就是家”的誓言刻进骨子里,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充分发挥“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传统,守住作风底线,守好精神家园,确保全区地质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砥砺前行。
思想淬炼固本,以理论清醒强化行动自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信仰是作风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深入推进作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广大地质工作者以谦逊务实的学风、严谨细致的态度,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从思想根源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在深学细悟中把握核心要义。通过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悟,全局党员干部职工深刻领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实践路径,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执着抵制各种不良风气侵蚀,让求真务实、艰苦朴素的作风底色更鲜明,让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精神谱系更清晰。在学用结合中增进行动自觉。结合学习教育,广大地质工作者主动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运用全党作风建设的成功经验,以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用实际行动彰显新时代地质人的风采。通过常态化警示教育,引导干部职工从思想深处警醒起来,把作风建设的要求内化为行动自觉,以钉钉子精神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推动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
实干担当聚力,以作风之变赋能找矿攻坚
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履职尽责的实绩上。广大地质工作者继承发扬地质“三光荣”精神,按照学习教育部署要求,坚持聚焦主题、简约务实,以严的标准一体推进“学查改”,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在“学查改”中锤炼作风。全局深入排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整治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结合地质行业特点,开展“以案为鉴、以案明纪”警示教育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干部职工锤炼党性、提高觉悟。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把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贯通起来,抓经常、抓细节、抓持久,让“严”的作风成为习惯、化为自觉。在服务大局中彰显担当。围绕“宁夏所需、地质所能”,全力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持续推进“坚持把支部建在项目上”的做法,形成“抓作风促工作、抓工作强作风”的良性循环。聚焦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高效履行好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职责,助力打好能源安全绿色发展攻坚战,用实打实的成果检验作风建设的成效。今年上半年,落实地质勘查和科研项目171个,落实资金3.11亿元,同比增长364%。在重点项目攻坚中,多个煤炭资源勘查项目高效推进,预计提交资源量9亿吨,全力支撑能源资源保障。查明全区煤炭资源中蕴藏富油煤资源量72亿吨,拓展了能源资源新领域,为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源保障。在科研与民生服务领域,创新性应用先进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成功还原西夏陵重要遗址的墓道、角台等原貌形制,为西夏陵申遗成功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在同心县首次发现大面积蜥脚类恐龙足迹群,为地方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责任编辑:马驰